网上科普有关“儿童健康科普|夏季如何养护孩子脾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儿童健康科普|夏季如何养护孩子脾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编者按:
6月1日儿童节前夕,光明网中医频道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出儿童 健康 科普。本期内容聚焦“小儿脾胃”,如何养护孩子脾胃?四个方法告诉你!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尹英敏 吴力群、郝宏文
说到“夏季”,我们就联想到“冷饮”,在炎热的夏季吃一根雪糕,很是惬意,对孩子来说,更是喜欢。但是一根根雪糕,也许就是伤及孩子脾胃的元凶。在古代有“春夏养阳”的 养生 理论,加之孩子本身“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所以在夏季更应该顾护孩子的脾胃。为了孩子的脾胃,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戒“凉”
春夏之季阳气生发,此时应该顺应阳气生发之势,戒“凉”以免伤及脾阳。首先,不要过度食用“寒凉”食物,如冷饮、生冷海鲜,还有直接从冰箱拿出的东西等。除了寒凉的食物,还要注意直接感受的寒凉。俗话说“寒从足下起”,光着脚丫在瓷砖地上走路,夏季空调温度太低,这些都容易导致腹部、足部受凉感寒。
第二:食“甘”
食物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相合于五脏(肝、心、脾、肺、肾),所以甘味入脾可以补脾,而且味道偏甜,孩子会比较喜欢。在夏季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食用甘味的食物,如苹果、西瓜、丝瓜、红枣、小米,薏苡仁、芋头、山药、土豆、胡萝卜、红薯等,可以做成粥、汤、菜肴、果汁等,但是也要注意,甘味食物多食容易阻碍脾胃的运化,气机不畅,出现腹胀、便秘的情况,所以不要一味过多或只吃甘味食物,还应该搭配其他食物,营养均衡。另外夏季不要过多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酸奶、西红柿、乌梅、橘子等,过酸容易克伐脾土,妨碍孩子脾胃的消化功能。
第三:多“动”
近期,由于疫情的影响,孩子在户外运动比较少,加之吃的太多,过多的食物壅滞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厌食、腹胀、口臭及便秘的症状。在夏季,也可以多增加户外运动,如上午9-10点,下午4-5点可以去公园多运动,散步、跑步、或 游戏 。运动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消化。
第四:动“手”
夏季衣着单薄,便于给孩子进行小儿推拿按摩。在家里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简单的推拿按摩,调理孩子脾胃。家长可以用双手搓热后给孩子摩腹,如果孩子平素脾胃虚弱,厌食、大便偏稀,可以逆时针摩腹;如果孩子口臭、腹胀、便秘可以顺时针摩腹。另外可以选择补脾经、捏脊等治疗,不仅可以调理脾胃,还可以帮助孩子改善食欲,通畅大便。
不论你的性别,也不论你的种族。不论你的胖瘦,也不论你的年龄。我们的体温都恒定在37度。健康人的体温在小范围内会有些波动。比如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有可能会高于37°,女性的月经周期也会有一些轻微的浮动。但是这个浮动一旦超出正常值0.5度,就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如果上下超过了1度就意味着生病。我们的身体为了维护体温而进化出各种功能。比如流汗、鸡皮疙瘩、毛细血管的舒张与收缩,甚至呼吸和排汗以及其他一些身体的功能,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维持体温恒定。
和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南极的企鹅,和热带撒哈拉沙漠的骆驼,很多恒温动物它们的体温同样是37度上下。为什么有很多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不约而同的选择了37度作为基础体温?有假说认为,大脑在恒温下运作得最好,所以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能维持恒温的动物被选择下来。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保持恒温,能够让复杂的化学反应处在最佳状态,这使得我们和其它动物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胜任各种复杂活动。
但是如果你感到浑身无力、食欲减退、出冷汗,颤抖、头疼、肌肉疼痛,还有脱水的症状,就要量一量体温,看看是不是发热了。体温高于39.4度的时候,可能还会产生幻觉、烦躁、精神迷糊、身体抽搐和脱水;内源性发热高于41.1度很罕见。
体温达到或超过39.4°,而且发热三天以上,就应该马上去医院检查一下。如果发热的时候伴有其他症状,也表明有可能会有凶险的疾病发生,这个时候需要马上看医生。这些症状我在课程结束后提交的思维导图中会有罗列,请注意保存。
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病毒和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造成的免疫反应是最常见的。其他原因,比如中暑、晒伤,一些风湿类疾病和恶性肿瘤也会导致体温升高。接受某些药物的治疗,或者是一些疫苗也会造成体温升高。
在上一次讲座中,我提到了儿童的两大死亡疾病,一个是消化道疾病,一个是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所以发热的时候要注意是不是肺炎。
一次典型的,因感冒而引起的发烧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病毒通过空气或手进入到我们的鼻腔,入侵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病毒表面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会迷惑我们的细胞,让细胞误以为这是无害甚至有益的东西,然后细胞膜打开通道让病毒进入。病毒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劫持细胞核,利用细胞核的DNA复制功能大批量的复制自己。当复制到一定的数量之后,这个细胞就凋亡了。然后新病毒就会从细胞内喷涌而出,以同样的方式入侵其他的细胞。
当身体的免疫细胞之一——巨噬细胞发现有病毒入侵,并且杀死了人体细胞的时候,就会拉响警报。这种白细胞会释放一些介素,介素还会引发一系列反应,其中一种反应会促进各种前列腺素的合成。其中一种前列腺素会给大脑视丘下部发出信号,视丘下部是负责调控体温的,它收到这个刺激后会把原来默认的人体正常体温往上调节。于是身体就启动了温度调控机制,比如打寒颤会让我们更频繁的收缩肌肉,以产生更多的热量,比如减少排汗以保持热量。于是我们就发热了。
发热的时候人体的核心体温会比正常温度高一些。那些只在正常体温下的活性最好的蛋白质,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本该在体内发生的很多化学反应的产物的量,就会和平时不一样了。当身体正常的环境被打破失去平衡的时候,病毒和细菌,很多是不适应这些剧烈变化的。这样我们身体用一些小的牺牲,为病原体造成了繁殖的压力,为战胜它们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当身体的免疫系统清除掉这些病原体后,白细胞不再分泌激素了,血液里已经没有那些能够引起发热的前列腺素了。所以视丘下部温度设定值重新恢复到37度。但此时身体里还积存了很多多余的热量,必须要释放出去。所以身体就会通过扩张毛细血管、促进排汗,靠蒸发水分带走体表的热量。所以你们看,并不是因为出汗了才导致疾病痊愈了。而是因为身体痊愈才会出汗,传统医学根本就把这两个因果关系弄颠倒了。
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多次发热,儿童时期尤其密集。事实上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热,但这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儿。美国儿科学会在《育儿百科》中提示父母:“发热可以刺激身体某些防御机制,在帮助孩子抗击感染的过程中,发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梅奥诊所也提到:低烧时医生可能不建议退热,这样做可能会延长病程或掩盖症状,并使其难以确定原因。
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我们为什么会发热?》的文章中比较详细地解释了这个现象,他说:
腋下温度37.2度以上,口腔温度37.8度以上,直肠温度38度以上,则可以判断为发烧。
我们之前提到的,和下面讲到的温度都是直肠温度。儿童发烧的主要工作是让孩子多休息和减轻不适,如果他感觉到不舒服,应该鼓励他多喝些水或多吃流质食物,给他换上轻便的衣服,如果他感到冷,则应该注意保温,直到打冷战结束。不要给六周以下的婴儿退烧,不要给六个月以下的儿童服用布洛芬,不要给18岁以下的人服用阿司匹林。因为这对他们是无益,而且可能有害。
发烧,患者不同的年龄应该有不同的对策。
点击 梅奥诊所关于发热的网页 里面有详细阐述(英文)
发烧会有一些并发症,他们可能是严重的脱水,产生幻觉,有些儿童会热性惊厥。高烧引发的热性惊厥,通常孩子会失去意识,四肢颤抖,看起来很吓人,但是绝大多数高热惊厥,不会对身体造成持久的影响。如果热性惊厥发生,家长把孩子放在平面上注意保护孩子,不要受伤,不要试图阻止或者把任何东西放进孩子嘴里,一般来说十分钟之内就会恢复。如果超过十分钟应该去医院检查。
孩子发烧去不去医院,除了上述的判断之外,李清晨当初还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就是当自己的心理压力太大,或者周边亲戚给的压力太大的时候,也是可以去医院的。
以目前国内医疗状况,医院的医生有可能会让孩子开一些化验,这个并没有问题。如果不是急症的话,可以拿着这些化验单结合自己的情况去靠谱的机构付费咨询。如果医生给孩子开一些中药或中成药,则可以直接拒绝。比较棘手的是医生开出的抗生素,这种情况,去靠谱的医疗机构付费咨询会更加可靠一些。
儿童在发热期间可以尝试做一些事情,让他们更舒服。
由于发烧会导致身体体液的流失,所以发热的时候应该多喝水,一岁以下儿童最好喝第三代口服补液盐溶液。活动太多,容易让孩子的体温升高,所以尽量让孩子在凉爽的环境下多休息。
只要是由于感染致病微生物造成的感染,都可以通过洗手去预防。不仅仅腹泻是这样,感冒也是这样,禽流感也是这样。吃东西前后、使用洗手间后、在公共场所出来后、抚摸动物后、坐公共交通后,如果用肥皂和自来水冲洗一下手,会让你减少很多被感染的风险。如果没有水,哪怕用湿纸巾也是很好的选择。
人体的皮肤屏障是有强大的,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的皮肤是有开口的,这些开口就是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嘴。尽量避免用手去触碰这些地方,以免把致病微生物带进我们的身体。同样打喷嚏的时候也要遮住口鼻,避免将致病微生物传递给其他人。
口腔里有大量细菌,因此也要避免和孩子使用共同的杯子、瓶装水或餐具。
如何测量体温
常用的用于测量体温的推荐用耳温枪或数字体温计。不推荐用水银体温计。
每次使用前后应用酒精或肥皂水清洗。不要把测量肛门的表再用于测量口腔温度,给孩子测量体温的时候不要离开。
给婴儿测量直肠温度的时候,要先在测量表的顶端涂一点润滑剂,不让孩子趴在自己的腿或肚子上,然后将体温表尖端插入肛门1.3到2.5厘米处,直到测量结束,手不要松开温度计。
测量口腔温度的时候,把温度计的感应器放在舌头下面。闭上嘴,直到温度计发出蜂鸣声。
测量腋温的时候,注意不要隔着衣服,让体温表直接接触皮肤。
测量耳温的时候,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用正确的方法测量,才会得到正确的数字。
关于发热,已经有很多人医生的科普可以看,我这里选一些重点摘抄。我想换个脱水的角度讲讲发热,以及不同类型发热的对策。
疾病发热
由于发烧会导致身体体液的流失,这种流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发热引起的不显性失水增加。一般来说,体温每增加一度不显性失水,增加12%。高热的时候大量出汗,有可能导致高渗性脱水,加重患儿的病情,因此对高热孩子必须进行补液。
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高渗性失水。如果发热期间脱水,这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婴儿脱水本身就可以引起发热。所以发热的时候应该多喝水,梅奥诊所建议一岁以下儿童最好喝第三代口服补液盐溶液。同时应该注意在脱水的情况下不要使用退热药,因为这可能增加肝功能损害的风险。
一项在2014年的小规模临床研究,对照了241例发热患者,分别给予口服补液盐和普通水分,得到的结论是使用口服补液盐,可以明显缩短发热周期,减少住院天数,减少静脉补液人数。
发热的时候如何补液?这里给出的方法,是按照平均一个孩子每天摄入两升水来参考,体温每增加一度,按照非显性失水增加12%计算,每天就要增加240毫升的水来进行补偿,增加两度则要480毫升。上面那个临床研究是每天500毫升口服补液盐,就是这个道理。
运动发热
免疫系统对抗只是人体发热的一个原因,或者剧烈运动,也会导致体温升高。在运动和训练中,体内能源物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是基础代谢的5~15倍,其中的75%会转化为热能积蓄在体内。机体为使体温不致过度升高,则必须加强散热。
出汗是机体在运动时保持低温的主要机制。
出汗是机体在运动时保持低温的主要机制。
研究表明,一般人在温和天气下从事轻身体活动时,每天出汗0.5L左右,但跑步1小时左右的出汗量达到此量的2~3倍。
长时间运动引起的出汗,会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就会使机体出现低血容量、高渗透压等情况,这会严重影响散热能力,使体温迅速升高。机体核心温度上升越快,心血管系统压力就越大,循环血量、心搏量下降也越快,从而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运动出汗会明显的使血浆量、总血量及分布到活跃的肌肉组织的水分及营养减少,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较大。
随着机体排汗量的增大,钠、钾丢失量可分别达每日膳食供应量参考标准130%~216%、72% ~80%。运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电解质丢失就越多,机体就会出现生理功能失调,影响身体健康,降低运动能力。每丧失1L水会使心率增加8次/min,心脏泵血输出量每分钟减少1L,核心体温增加0.3度,这又会造成细胞内、外液丢失,血容量受影响,心脏负担加重,运动能力下降,对健康也造成威胁。因此长时间从事运动的人一定要注意降温和预防脱水。运动前和运动期间定时小口啜饮冷冻过的口服补液盐溶液就是一不错的主意。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也会导致体温增高,这是一种风险很大的热损伤,如果你的体温上升到40℃或更高,中暑就会发生。中暑需要紧急治疗。否则这会很快损害你的大脑、心脏、肾脏和肌肉,甚至有死亡的风险。和不要等脱水再补液是一个道理,预防中暑才是重中之重。学会找地方乘凉,弄些水喷在皮肤表面降低温度,平时注意多喝水,出汗多了要喝电解质水,不要喝含大量糖分和含酒精的饮料,这些都可以有效降低中暑风险。
课程到这里,我们的系列讲座就全部完成了。在这四次课中,我给大家讲到了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讲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渗透压、讲了腹泻和脱水的预防和治疗,讲了身体的温度,也讲到了耐药细菌,和一系列相关的科学知识,我也讲了科学精神,讲了到了进化的故事,讲到了地球的海洋,讲到我们的祖先。
很高兴四期下来你们的参与。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愿意在这里继续与大家沟通。感谢你们的支持。祝你们,和你们的儿女,滋滋润润地,过着幸福的生活。
关于“儿童健康科普|夏季如何养护孩子脾胃?”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法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ithandyoung.com/cshi/202501-688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法航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儿童健康科普|夏季如何养护孩子脾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法航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儿童健康科普|夏季如何养护孩子脾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儿童健康科普|夏季如何养护孩子脾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