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初三化学实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三化学实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小木条、火柴。
实验步骤
1.将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装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如图所示
2.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中,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放在实验桌上
3.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一瓶为空气,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在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会有白色沉淀出现,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几乎看不到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而空气中含量极少,CO2
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
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小木条会燃烧完,在装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小木条会熄灭 在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含有较少的O2,因此小木条会熄灭,因为缺少了燃烧的条件
4.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对比
当人对着玻璃片呼气时,玻璃片上会有一层小水珠出现,而空气中
的玻璃片上面则没有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较多,水蒸气在玻璃片上遇冷凝结
结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初三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应该是8个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扩展资料:
化学实验中15个注意事项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品尝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腐蚀性药品不能用纸,应用烧杯或表面皿。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去拿同,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的具体步骤。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 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
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产生了白色沉淀。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焰心最暗。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不宜用于加热。
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
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浮在空中的固态的石蜡小颗粒。它们是由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化后,再汽化,然后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的。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1、先让学生按课本上的实验设计,取3只试管。
A试管:切碎的馒头,唾液,用玻璃杯搅拌。
B试管:切碎的馒头,清水,用玻璃杯搅拌。
C试管:没有切碎的馒头,唾液。
把三只试管分别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加热10分钟左右,再分别滴加碘液,摇匀后观察。
2、观察交流得出结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3、提问: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4、让学生再准备3 只试管。
D试管:在A试管的基础上,放入100度的开水中,加热。
E试管:在A试管的基础上,放入冰水中冷却。
F试管:与A试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清水,一半唾液。
10 分钟左右后观察3只试管的变化,发现:高温和低温下唾液不会产生作用,唾液的浓 度会影
响淀粉的分解。
关于“初三化学实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法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ithandyoung.com/cshi/202501-533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法航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初三化学实验》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法航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初三化学实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三化学实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