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钠的性质试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钠的性质试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面试分为:结构化(5分钟)+试讲(10分钟)+答辩(5分钟)。下面以高中化学《钠的性质》为例,展示10分钟试讲的教案:
《钠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会书写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钠的性质的学习,树立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的反应。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表演化学小魔术:“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开始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一滴水。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用水点着酒精灯了呢?”
引入新课:这是因为灯芯里有金属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环节二: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1:钠的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存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强调钠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用镊子夹取小块钠,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将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中。)
提出问题:“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表述现象、归纳性质:钠保存在煤油中、银白色金属、密度比水小、质软。
实验探究2: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实验过程: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提出问题:“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表述现象、归纳性质。(活泼性、熔点)
教师讲解:钠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淡**的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会生成氧气,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燃烧起来了。
学生书写钠与氧气分别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师强调化学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实验探究3:钠与水的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向一支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投入一小块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有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表述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讲解:实验现象可以归纳成五个字“浮、熔、游、响、红”,得出相应结论(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的熔点低,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反应放出气体,生成的物质呈碱性)。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如何验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呢?”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设计验证实验的实验方案。
教师给出改进的实验装置和方案。
小学科学《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说课教案
#教案# 导语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设问:
1、 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 混合物
2、 焦碳、煤焦油、煤气
3、 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
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让学生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过渡
投影: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烧
引出天然气
让学生知道: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
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合理开采和节约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的重要性。
4.知道石油炼制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自己动手做盐酸与镁条反应的实验,体会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增强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燃料不充分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甲烷的燃烧及产物的检验。
2.石油分馏的产物及用途。
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工具
有关化石燃料的录像资科,导气管、烧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一段Flash录像:(特写)烧得很旺的炭火和一支温度为20℃的温度计。然后向炭火上加上一铲新煤,红红炭火变暗,温度计示数随之下降到16℃。过了一段时间,炭火又变得红热,温度计示数又上升至20℃。
师:生活中的这个常见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
二、推进新课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师:我们都知道燃料燃烧时产生了热量,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的呢?下面我们来做教材上的实验7-3。
师: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
师:这种化学反应放热现象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会发生,大家请思考:
(1)化学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吗?请举出生活中你见过的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例子。
(2)我们一开始播放的Flash录像中的现象如何解释?凡是反应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就是吸热反应吗?
师:演示硫粉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播放煤块和煤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录像,让学生比较反应现象的不同,并思考原因。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的形成
师:植物或植物枯萎后被埋于土中,经长期复杂变化成煤。
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师:大多数的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生:煤。
师:(1)煤是纯净物吗?
(2)那它含有哪些元素?
(3)你知道煤作为燃料的原理是什么?
生:(1)是混合物。(2)煤主要含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H、N、S、O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铅、钙、铁等元素)。(3)原理是利用碳元素和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师:知道人们怎么综合利用煤的吗?煤加工后的主要产品有哪些用途?
生:煤隔绝空气加热
煤气的主要成分:
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其他气体
师:我国的主要油田有哪些?
生: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
师: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吗?石油产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燃料?
生:不能!石油中除了含C、H元素外,还含S、O、N等元素。如果把石油直接作燃料的话,石油会燃烧不充分,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生成大量的黑烟和含S、含N等有害气体。
生: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都是常用的燃料。
师:煤气泄露会造成什么危害?使用灌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什么?
生:危害到人体和财产的安全;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安全上应注意不能加热,不能猛烈撞击等。
师:有人说天然气就是甲烷,甲烷就是天然气,对不对?
生:不对,因为虽然天煞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但与纯甲烷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师:说得对,下面我们来看看天然气的成分。
1.构成:主要是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
2.主要成分:甲烷(CH4)
3.甲烷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4.CH4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注意:点燃之前要验纯)
CH4+2O2===CO2+2H2O
师:出示一块蜂窝煤,然后提问:蜂窝煤有许多孔洞,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工业上使用煤等固体燃料,怎样做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三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列举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2.通过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数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2.新能源、新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难点:1.对燃料燃烧产物的分析。
2.新能源、新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约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近年来人类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南极的冰川融化也在加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因为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提出人们关心的问题,用一连串的问题增强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和新的悬念
提问:那么又是什么污染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呢?是什么使全球变暖呢?思考,回答:是一些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二氧化碳过多形成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提问:那么这些有害气体,以及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此问题,思考,急于知道答案。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三使用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进入课堂情境。
二、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约3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幻灯片,把问题给学生,展示答案思考、回答相关的问题回顾学过的知识
给学生发放实验药品及器材,展示学生要做的实验1和实验2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展示酸雨的成因及危害观看幻灯片增加感性认识
提问: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可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思考、回答问题(酸雨可能会破坏植物的生长,腐蚀建筑等;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通过实验联系实际
小结:煤燃烧都能产生什么?各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一边听问题,一边思考并集体回答善于归纳总结
汽车尾气的污染、相关的问题思考,回答知识的联系
提问:那么如何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呢?分组讨论,总结归纳防治措施:
知识的由于
小结:总结展示产生污染的原因:思考、并想有关内容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知识的习惯
三、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约1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设问:既然煤和石油在燃烧时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思考,回答:可以开发一些新的环保燃料替代煤和石油。增加悬念
提问:在实验室我们常常用酒精作为获取热量的燃料,因为酒精燃烧不但方便,而且还不会产生有毒气体,那么试想一下我们可不可以用酒精来替代煤和石油呢?思考,回答:如果酒精的制取方便,又能够大量生产,酒精就可以作为一种新燃料替代石油或煤。知识之间的联系
展示相关的幻灯片,酒精使用不利的一面是什么?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
引出氢气也是一种环保燃料,让学生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
讨论:与乙醇作比较,看看哪种燃料更清洁?但它的使用又受什么的限制?思考客观的看待问题
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自然界中已存在的哪些新能源呢?联想我们跟前的讨论,思考,回答: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这样既环保,又节约能源;青铜峡水电厂就是利用了自然界中的水能。联系实际
放映一些有关太阳能、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幻灯片,使学生认识新能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观看幻灯片,受到启发和鼓舞。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交流
这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触?
板书设计
空气有质量吗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第七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性等级分类,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掌握根据溶解度的计算,学会溶解度计算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科学思考]
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通过讲练结合方法让学生掌握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解决问题]
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学 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及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有关现象的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实验,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以及珍惜时间的科学态度。
二、要点扫描
[课标解读]
溶解度的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科学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及转化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科学探究的技能,通过让学生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并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看懂图表能力并运用提供信息解决问题能力,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是科学中学生要掌握最基本计算方法之一,学会配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科学技能。
[内容分析]
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是第一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初中科学的一个学习分化点,知识要求较高,在九年级的科学教材和综合性题中会多次出现,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知识点。本节内容的特点一是由于溶解度的概念严格,叙述精炼,教材进行了分散难点的处理,先通过列表法介绍不同物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又通过溶解性等级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的理解,而学生能否掌握好溶解度计算,前提是准确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这样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因此,教学时应多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和课堂练习,强化溶解度概念的准解,语言表达力求能俗、简捷,使学生容易接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是第一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初中科学的一个学习分化点,知识要求较高,在九年级的科学教材和综合性题中会多次出现,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知识点。本节内容的特点通过练习来分散难点的处理,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溶解度的简单计算。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溶液稀释的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科学探究一般步骤已比较熟悉,同时学生具备一定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所以该节课设计以实验探究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的得出科学概念的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形成是受学生欢迎的。
[学法点拨]
(1)复习提问,实验验证。
通过简单的提问,复习旧知识,放松学生心情,同时让学生上讲台操作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2)分析归纳,得出科学概念。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
的科学概念,同时为下面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探究实验的猜想提供知识储备。
(3)讲练结合,巩固科学概念。
仔细讲解溶解度的概念,特别指出要注意四个方面,通过练习巩固溶解度的概念及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5) 图文讲解,练习结合,巩固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
(6) 例题讲解,练习结合学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实验操作,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经验介绍]
学生对与一般计算能力还容易接受,但计算涉及到具体日常生活事例学生又难以接受,而学生对于图表分析能力还是比较差,所以课堂中通过较多练习来加强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文档
[教学时数]
共2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动画一个。
2.药品:硫酸铜 硝酸钾 蔗糖 熟石灰 氯酸钾 食盐
3.仪器:试管 烧杯 玻璃棒等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设问: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地溶剂里呢?
二、新课展开
实验演示:硫酸铜的溶解
现象:得到蓝色的溶液,到一定时候硫酸铜不再溶解。
结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量的水中)下,溶质不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上面得到的就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
(强调黑体部分的四个方面,各举一个反面例子加深印象,为溶解度教学做铺垫)
思考、讨论: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思考、讨论:那么,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 如果能转化,怎样转化?
实验:
取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改变条件 实验操作 出现的现象 结论
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3、 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思考: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实验: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引入:从上面得实验可以知道,蔗糖和熟石灰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得多。那么,我们能否用定量的方法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呢?
实验室温下,10克食盐和10克氯酸钾溶于100克的水中
现象:氯酸钾未全溶,已达到饱和;食盐全溶解完,未达到饱和。
结论:这两种溶质的溶解能力不一样。
过渡
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如何定量地判断溶质的溶解能力?
二、溶解度
1、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练习:指出下列各句的含义及判断是非:
1、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 。
2、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3、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
4、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9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9
5、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9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9克
6、在30℃时,50克水里最多溶解20克硝酸钾,则硝酸钾的溶解度
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20℃时的溶解度 大于10克 1-10克 0.01-1克 小于0.01克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说明:所谓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时相对的。自然界没有绝对不。习惯上称作“不溶”的物质,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计而已。
例1 0.05克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克水中达到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该物质属于溶解性哪个等级?
提问: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温度高低、是否搅拌、食盐颗粒的大小
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一、提出问题: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二、建立假说: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我们猜测:
猜测1:溶解度可能与 温度 有关
猜测2:溶解度可能与 压强 有关
猜测3:溶解度可能与 溶剂 有关
猜测4:溶解度可能与 溶质 有关
三、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方案1)
① 在室温下配制硝酸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② 给饱和溶液加热后再加入硝酸钾,观察此时硝酸钾是否溶解了?一直加到硝酸钾不能再溶解为止。想一想:为什么加热后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
③ 将此时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是否有大量的硝酸钾固体析出?想一想:为什么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的?
得出结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温度是影响硝酸钾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方案2(控制变量法)
目的 验证溶解度是否与温度有关
条件控制 温度不同,溶质、溶剂一样
实验方案 (1)称量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固体M克,在室温下用一定量100克的水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剩余N克。即溶解度为M-N克。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称量剩余的硝酸钾为P克。即溶解度为M-P克。
(2)或配制较高温度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进行
实验数据 M克,N克,P克,100克
结论 对于同一种溶质,温度改变,溶解度改变
通过几次实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温度(外因)
三、 课堂总结
板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 溶液和稀溶液
(二)、溶解度
1、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温度(外因)
四、课外探究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动画一个。
2.药品:食盐 水
3.仪器:天平 烧杯 玻璃棒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以下哪一因素无关
A.溶质和溶剂的多少 B.温度的高低 C.溶质的种类 D.溶剂的种类
2、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增加溶质量 D.充分搅袢
二、新课展开
讨论与思考:如何快速判断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三)、溶解度度曲线: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有的影响很大(曲线较陡) 如硝酸钾
有的影响不大(曲线平缓) 如食盐
(2)、极少数物质及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减小。 如熟石灰
补充:1、溶解度曲线上的各点的意义。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
的溶解度,
(2)且溶液是饱和溶液。
(3)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6)倾斜程度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7)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8)查找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查找某物质一定溶解度时所对应的温度。
(9)确定溶液是饱和状态或是不饱和状态
练习1: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什么范围内,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2、 在什么温度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 在t2℃时,等质量的水中分别溶解A、B两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 哪种溶质溶解的质量较多?
练习2: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
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
2、 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
3、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
4、在t3℃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__,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
5、在t3℃时,100克水中加入20克a物质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克。
过渡:日常生活中用到更多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何定量确定其稀浓程度?
(四)、 溶质的质量分数——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种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即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
公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
从100毫升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2%的食盐水中取出10毫升,则余下的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 1.0% C.12% D.1.2%
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 不变 不变 增加 减少
溶剂的质量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溶液的质量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大 变小 变大 变小
例题:
类型1:已知溶质的合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g溶液,蒸干后得到2.8g氯化钾固体,则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练习1 某溶液的密度是1.2g/cm3,实验测得每100ml该溶液中含溶质24g,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类型2:计算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kg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
实验:P37
配制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称取或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类型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3:20℃时,将38克氯化钠放入100克水中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2克固体氯化钠,则该溶液中质量为_____克,溶液质量为_____克,该溶液_____(是或不是)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类型4:溶液稀释或浓缩和配制的计算
对于溶液的稀释或蒸发浓缩的计算,要抓住
要点:(1)溶液的稀释或蒸发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即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通常是用量筒量取体积来计算的,要注意
(2)浓(稀)溶液质量=此浓度的密度×此浓度的体积
例4:把4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三、 课堂总结
板书:
(三)、溶解度度曲线
(四)、 溶质的质量分数——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种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即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
公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
四、课外探究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联系与区别?
四、 学业诊断
例1、一杯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下蒸发10克水析出1克晶体,蒸发20克水出4.2克晶体,问:该温度下硝酸钾溶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分析:学生容易得出硝酸钾溶质的溶解度是10克或42克的答案,忽略了溶解度计算要在饱和溶液的前提下才能计算,只有蒸发10克水析出1克晶体后留下溶液才是饱和溶液再蒸发10克水析出3.2克晶体才构成饱和溶液,故温度下硝酸钾溶质的溶解度是32克。
正确答案:该温度下硝酸钾溶质的溶解度是32克。
例2、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把10克硝酸钾溶解在20克水中,问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学生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20+10)=33.3%,而忽略溶解度是31、6克的信息,20克水不能完全溶解10克硝酸钾。
正确答案:26.5%
五、精彩存盘
1.某温度下,将12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0克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2.t ℃时,向50克水中加入某物质(不含结晶水)W克,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t ℃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3.33℃时,有250克硝酸钾溶液,若向该溶液中加入30克硝酸钾,则恰好为饱和溶液,若原溶液恒温蒸发掉60克水也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3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4.t ℃时硝酸钠饱和溶液36克,蒸发掉5克水,仍使溶液温度保持在t ℃时,得滤液27克,则t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
5、溶液稀释前后的等量关系是(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无法判断
6、把100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10倍,稀释后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
A、为原来的1/10 B、增加10倍
C、为原来的9/10 D、不变
7、把50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需要水多少毫升?
8、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盐酸500克,需要38%的盐酸多少毫升(38%的盐酸密度是1.19克/厘米3),如何配制?
附:正确答案:1、100克 2、2W克 3、50克 4、80克 5、B 6、D 7、196毫升8、110.6毫升
六、相关链接
1、谈“溶液的浓度”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使用溶液。为了表明溶液组成,习惯上常使用“浓度”这一物理量。在中等化学中,把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有溶质的量叫作溶液的浓度。但在国标中,术语“浓度”有它特定的含义,它“常加在量的名称上(特别是对混合物中的某种物质),用以表示该量被总体积除所得之商”。例如,B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意味着“浓度”前面的量要被总体积除,亦即表示B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B的质量浓度,表示B的质量除以混合物体积。而原中等化学中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体积比浓度、ppm浓度中的“浓度”都没有这种含义,因此都应予废除。此外,按照国标规定,B的浓度并不是泛指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而只是B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同义词,即B的浓度或B的物质的量浓度。因此,用“溶液的浓度”来泛指溶液的组成或含量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拟将“溶液的浓度”改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温度、压强对溶解度的影响
温度、压强对不同状态的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构成不同状态的物质微粒间的距离不同。构成固体、液体的微粒(离子或分子)距离较近,彼此之间吸引较强,溶液温度升高时,在热的作用下,它们之间的吸引作用被破坏,从而使溶解度增大。但对气体来说,溶液温度的升高,会使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从水面逸出,所以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当温度一定时,增大对气体的压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浓度增大,单位面积的液面接触气体的分子数增多,气体分子进入液面比从液面逸出的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增大;而构成固体、液体的微粒间距离较近,增大或减小压强很少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所以固体、液体的溶解度几乎不受压强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能不能说它们的溶解度与温度成正比呢?
不能。从数学意义来说,两个变量的比值为一常数时,两个变量才是正比关系。而某种固体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与其对应的温度的比值并不是一个常数,例如,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20℃时为31.6g。
20.9∶10≠31.6∶20
所以不能说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成正比”,只能说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因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不是正比关系,在直角坐标系里,它们的图象不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而是不通过原点的曲线,我们把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高二年级化学《糖类》教案
空气有质量吗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内容如下: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空气有质量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讨论,发现空气的质量对物体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2、教学准备:
实验用的空气压力计或酒精灯、瓶子、水、吸管、天平等。
板书、幻灯片或教学素材。
3、教学过程:
引入:(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空气有质量吗?”通过提问学生,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了解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看法。
探究活动:(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可以用一个空气压力计或酒精灯在瓶子里烧燃烧,然后迅速用吸管把瓶子封闭。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看到瓶子内部的水位上升,说明瓶子内充满了某种物质。学生可以用天平来测量封闭前后的瓶子的质量变化,以进一步验证结论。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它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对物体产生压力。
拓展:(10分钟)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有关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如大气的组成、空气的密度等。
实际应用:(10分钟)
教师与学生讨论空气质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例如气球飘浮、吸管吸水等现象。
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阐述空气有质量的实验证据和意义。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验证了空气有质量的概念,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然而,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需要特别注意火源和化学物品的使用,确保学生的安全。
教师在引入问题时,应该尽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主动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在拓展环节和实际应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空气质量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总之,这个教案设计了一系列互动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高二# 导语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 为你加油!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
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的酯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赞美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提问]你今天吃糖了吗?(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9“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n(H2O)m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分类二糖:蔗糖、麦芽糖1mol糖水解生成2mol单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水解生成许多mol单糖
[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学生归纳小结)
[板书]一、葡萄糖与果糖
(一)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2、结构:
[置疑]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学生推算]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COOH、-OH等。
[设问]如何鉴别葡萄糖的官能团呢?
[小组探究学习]
探究内容: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已知的实验数据:(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学生实验探究与思考:1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设计实验方案
3动手实施方案
4设计表格记录并记录现象
5分析实验结果
6做出推论
(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表现性评价,自评、互评结合)
[小组交流结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具有什么性质?
[教师点评]
[板书]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3、化学性质:(具有醇与醛的共同性质)
(1)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2)能发生银镜反应
(3)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4)体内氧化:C6H12O6(s)+6O2(g)6CO2(g)+6H2O(l)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知识介绍]葡萄糖在人体内如何储存和被氧化:j储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k氧化:1g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热量。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
[介绍]葡萄糖的用途及其原理:1、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原理:葡萄糖遇试纸中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展示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试纸);2、保温瓶内胆的制备原理: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
[小结]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
[知识介绍]果糖的存在与应用。
[学生阅读归纳]果糖的结构、果糖与葡萄糖的相互关系、果糖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果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最甜)
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设问]如何检验果糖是否有还原性(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探究]果糖的化学性质
[学生交流]果糖没有还原性,因为它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板书]二、蔗糖与麦芽糖
[讲述]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种二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和麦芽中,是淀粉在体内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可以由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而得到。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为同分异构体。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P82总结蔗糖与麦芽糖的物理性质。
[总结](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1、物理性质
蔗糖: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麦芽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设问]蔗糖与麦芽糖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设计蔗糖与麦芽糖性质的对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行解释、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蔗糖: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1)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H2O2C6H12O6
(麦芽糖)(葡萄糖)
[小结]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
[课外作业]
1、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
2、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
[课堂练习]
1.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B.蔗糖被还原
C.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D.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2.蔗糖3.42g与麦芽糖3.42g混合后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个葡萄糖分子与n个果糖分子,则m与n的比值是
A.1:3B.3:1C.1:2D.1:1
3.某学生进行蔗糖水解的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它的操作如下:①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②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2SO4;
③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④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
A.蔗糖尚未水解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解中没有加碱中和其酸性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是。
4.棉子和甜菜中含有棉子糖,使棉子糖水解,一分子棉子糖水解为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棉子糖的分子式是,如果使1mol的棉子糖完全水解时,则生成和、各1mol。
[参考答案]1、D2.B3.C,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以中和H2SO4后,再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4.C18H32O16,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二
第二课时
[复习]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知识,引入新课。
[板书]三、淀粉与纤维素
结构:[C6H7O2(OH)3]n
[提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
[回答]米饭、馒头、红薯等。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讲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板书]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C6H10O5)n(C6H10O5)mC12H22O11C6H12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补充实验]碘遇淀粉变蓝实验。
[置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方案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评价]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评价。
溶液是否变蓝
碘水
[参考方案]
硫酸?
是否有银镜
银氨溶液
溶液呈碱性
NaOH溶液
淀粉液水解液
水浴加热
[小组实验]选择方案后进行小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展示]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画面。
[讲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板书](C6H10O5)n+nH2OnC6H12O6
[展示]牛、羊或马等草食动物吃草的画面。
[提问]草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牛、羊、马等动物能以草为生?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84
[讲述]草等植物中含有纤维素,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能分泌出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使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为这些动物提供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84,总结纤维素的用途。
[小结]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
[课外作业]查阅资料,介绍糖与人体健康,以网页形式展示成果。
关于“钠的性质试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法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ithandyoung.com/cshi/202501-463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法航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钠的性质试讲》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法航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钠的性质试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钠的性质试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面试分为:结构化(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