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高一化学的知识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高一化学的知识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分离和提
纯方法 分离的物质 主要仪器 应用举例
倾 析 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 烧杯、玻璃棒 分离沙和水
过 滤 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 粗盐提纯
溶解和
过 滤 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 分离食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 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离心试管,离心机 分离泥和水
结 晶 法 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 液 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 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分离油和水
萃 取 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 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蒸 馏 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 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 从海水中制取纯水
分 馏 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 石油的分离
升 华 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 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烧杯、圆底烧瓶 分离碘和沙
吸 附 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 干燥管或U形管 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色层分
析法 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层析纸及层析试剂 分离黑色墨水中不同颜色的物质
4.离子的检验
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
待检离子 选用试剂 反应现象
Al3+ NaOH 白色沉淀,碱过量后沉淀溶解
Fe3+ KSCN 出现血红色溶液
Ca2+ Na2CO3
HCl 白色沉淀,加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Cl- AgNO3
HNO3 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SO42- BaCl2或Ba(NO3)2
HCl或HNO3 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CO32- CaCl2或BaCl2
HCl或HNO3 白色沉淀,加酸后产生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
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律,如500 m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
配制步骤 使用仪器 注意事项
计算 —— 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
称量/量取 托盘天平或滴定管
(量筒)、小烧杯 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
溶解/稀释 烧杯、玻璃棒 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冷却 —— 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
转移 一定体积的容量瓶 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
洗涤 —— 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振荡 —— 使溶液充分混合
定容 胶头滴管 加水至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
摇匀 —— 两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
装瓶贴签 试剂瓶 容量瓶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具体要做到:移量要精确,溶解要安全,冷却要充分,洗涤要洁净,定容要准确,混合要均匀。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三、方法整合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就其主要题型有:(1)实验安全知识及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识别;(2)混合物分离和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3)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方法的选择根据、涉及的化学仪器及操作过程等;(4)常见离子(SO42―、CO32―、Cl―、Ca2+等)的检验;(5)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辩析理解;(6)有关化学计量的简单计算;(7)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等。无论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还是化学计量,都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所以这就要求理解准确,应用到位。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 胶体
二、知识网络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应)。
2.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3.金属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5.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
6.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7.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8.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
9.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性质。
10.铁盐、亚铁盐的转化。
11.金属离子的检验。
12.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二、知识网络
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可横向整理,即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进行分块对比整理。
1.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顺序 Na Al Fe Cu
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
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 易被氧化 常温时能被氧化 加热时能被氧化
与水的反应 常温可置换出水中的氢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不与水反应
与酸的反应 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 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
反应剧烈(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能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与盐的反应 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会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
与碱的反应 不反应 Al 可以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不反应
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CuO
颜色 白色 淡** 白色 红棕色 黑色
与水反应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 不反应
与CO2反应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
和O2 不反应
与盐酸反应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NaCl
和H2O2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与NaOH溶液
反应 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 生成NaAlO2和H2O 不反应
由金属直接
制得的方式 金属钠直接
露置在空气中 点燃或加热
金属钠 金属铝的氧化膜或在氧气中点燃金属铝 生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 在空气中加热
金属铜
3.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比
金属氢氧化物 NaOH Al(OH)3 Fe(OH)2 Fe(OH)3 Cu(OH)2
颜色 白色固体 白色胶状沉淀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蓝色沉淀
与盐酸反应 生成NaCl
和H2O 生成AlCl3
和H2O 生成FeCl2
和H2O 生成FeCl3
和H2O 生成CuCl2
和H2O
加热 对热稳定 生成Al2O3
和H2O 隔绝空气加热生成FeO和H2O 生成Fe2O3
和H2O 生成CuO
和H2O
与NaOH
溶液反应 —— 生成NaAlO2
和H2O 不反应
制备 ①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
②氯碱工业 铝盐与过量
氨水反应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对于某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我们可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纵向对比整理:
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5.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6.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7.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请同学们回顾所学知识,写出4~7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8.常见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1)Na+: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
(2)K+: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Ag+:加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4)Ba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盐,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5)Ca2+:加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白色沉淀;加强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Al3+: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逐渐溶解。
(7)Fe2+:①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②加KSCN溶液不变色,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
(8)Fe3+:①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②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这是前三章的
总结 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必考化学知识点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必考化学知识点大全
1、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 方法 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3、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O).
4、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5、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6、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4(+4价的S)
例:I2+SO2+H2O=H2SO4+2HI
7、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8、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9、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0、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高二化学 知识点摘要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_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H2O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金属活动性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l2O3为__氧化物,Al(OH)3为__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CO3—
H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高二必考化学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二阶段化学的必背必考知识点
★ 高二化学必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必备的知识点
★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
★ 关于高二化学科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上学期的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 高考必考的化学知识点大全
★ 高二化学会考知识点归纳
关于“高一化学的知识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法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ithandyoung.com/cshi/202501-354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法航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高一化学的知识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法航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高一化学的知识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高一化学的知识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重点聚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