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华为无人驾驶车什么时候上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华为无人驾驶车什么时候上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提到“无人驾驶”这一名词,对于当今的汽车爱好者而言并不陌生,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层出不穷,那些从前只能出现在科幻**中的画面也逐渐化为现实。
在自动驾驶技术层面,特斯拉无疑走在了前列,但实际上,在国产品牌中,无人驾驶技术早已在悄无声息的开始布局,我们今天说的这台东风无人驾驶车就已经更新到第二代车型。
首先在外观设计上,东风Sharing-VAN自动驾驶车不仅采用了全新的激光感应而且全黑的涂装以及前卫的线条使得其观感上科幻十足。车标上方则是最新的激光式雷达,在感应速度上相比上代车型有些大幅度的提升。
来到车身侧面,其采用了对称式的开启的车门设计,而且在打开车门时伸出踏板,提升了实用性。
来到车内,东风Sharing-VAN自动驾驶车的座椅采用了头等舱式的设计,无论是包裹性还是舒适度做的都不错。在座椅的一侧还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来显示多媒体信息,提升了车厢内的科技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车内的媒体信息可以通过配备的华为平板来显示,并通过它来控制车辆。
我们不难看出国产品牌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深耕的决心,从追逐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才是每个国人内心中所真正期盼的。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
“关注我的车家号有机会赢精美小礼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AutoReport沙龙|自动驾驶正在驶入“深水区”?
随着5G商用化启动,无人驾驶离走入普通家庭的时间很近,预计3-5年即可具备大规模商用条件,为什么是这个时间段呢:
无人驾驶最大的问题是网络延迟,在高速行驶状态下,10毫秒的延迟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特别是无人飞机,哪怕只有10毫秒可能已经驶出几十米远的距离。
前段时间美国Uber无人驾驶车把一个路人给撞死了,这就是高时延导致的。
而5G技术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低延时,可以做到1毫秒及以下延时,现有所有网络和技术都达不到这个要求,解决了无人驾驶最关键时延等技术问题,无人驾驶普及就有坚实的网络技术基础。
中国面积大,车辆行驶范围也大,因此普通人想享受无人驾驶技术的先决条件之一是5G基础网络必须成熟和普及。
成熟指5G网络完成测试,达到商用验收标准,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经过验证。
普及指5G网络信号需要5G基站来提供,而5G频段高覆盖能力弱,覆盖同一个区域基站数量将大大超过4G,因此5G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少会持续3年以上。
虽然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特斯拉已经获得上路牌照,但是其表现离真正的无人驾驶尚有一段距离。
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已经爆出多起因为无人驾驶系统原因,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案例,说明其可靠性存疑,目前特斯拉无人驾驶技术更多只是作为辅助驾驶手段和人类司机的补充。
2018年百度无人驾驶走上了路测阶段,技术虽然得到验证,但数据积累太少,不足以证明其安全可靠性。
作为头部公司的百度尚且如此,其他无人驾驶公司的技术也不会太完善。
我认为这一轮的技术测试和完善将会持续至少3年以上,加上技术论证和商业投放,无人驾驶系统的真正普及将比我们想象的更久一些。
当然,这都是为了驾驶者安全考虑,多等一段时间也无可厚非。不过时间不会太久, 预计5年左右无人驾驶可能就会成为 汽车 的标配,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到来吧。
只能这样说,如果没有5G加持,车联网发展的再好,无人驾驶也只能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中。而今,5G技术迅速发展,并且与车联网开始结合,这为自动驾驶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就下来我就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
看起来5G、车联网、自动驾驶三个概念似乎不搭边,但实际上却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关系。
在 汽车 上最先应用的是车联网,它不仅让 汽车 有了和智能手机、电脑相似的操作系统,还能与手机一样实时连接网络,让 汽车 成了智能 汽车 。
而此时的车联网依赖的是运营商的网络,就是大家熟悉的移动、联通、电信,当运营商提供的是3G网络时,车联网就只能使用3G网络,当4G网络普及之后,车联网就使用4G网络,未来5G网络大规模应用后,车联网就能使用5G网络。
就拿目前的4G网络来讲,它与5G网络最大的差别就是网速。4G的静态传输速度最高可达1G,这还是理想状态下,实际上使用起来一般都是几百兆,而5G的传输速度是4G的几百倍。
单单传输速度这一块,5G就已经秒杀4G很多了。当 汽车 以100km/h的速度在路上跑的时候,发生事故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如果是4G网络下,光是网络延迟这几毫秒,事故就可能发生,但是5G网络下,延迟几乎是不存在的。也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敢去使用自动驾驶 汽车 。
另外,4G与5G的传输路径也有了变化,4G网络需要依靠基站才能传输,而5G网络设备与设备之间就可以直接进行传输,不再依靠基站。而这个更是为自动驾驶 汽车 创造了条件,自动驾驶不仅要依靠算法、依靠云端数据,如果车与车之间可以自主进行交流,那么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交通拥堵情况就会大大降低。这也是发展自动驾驶 汽车 的目标所在。
过去十年自动驾驶和车联网虽然雷声颇大但雨点甚小,在于基础技术仍存在瓶颈,而5G网络的商用势必为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融合提供更合适的契机。
如果说过去十年的发展属于雷声大雨点小,那么得益于5G的出现,接下来十年或许我们将见证整个 汽车 和交通行业的真正剧变。
5G赋能车联网,自动驾驶离你有多远
我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国领先世界进入全新时代。5G将带来网速的更加快捷、更加稳定、更加安全、更加可靠,5G是未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想知道5G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看一下通讯技术的发展 历史 就会知道:
1G——最原始的无线技术应用时代,无线电话开始出现,如大哥大,不过资费较贵;
2G——功能机时代,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手机慢慢普及大众,资费下降;
3G——智能手机开始出现,国产手机纷纷兴起,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
4G——传输速度达到3G的50倍之多,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通讯资费进一步降低;
接下来的5G时代将会是一场新的 社会 变革,互联网终端不仅仅是手机更有可能是—— 汽车 、家电、机器人等任何事物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5G迎来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智能的时代。
车联网是指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摄像头等实现数据采集,将路况信息、车辆信息等汇集到中央处理器,通过大数据的运算计算出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交通秩序。
5G的赋能实现了远程数据传输的低延时和高可靠性。我们都知道交通信息的时效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5G正式保证了信息的实时传输进而实现远程、实时监控保证交通安全。
在实现车联网后可以说无人驾驶离我们已经不远了。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就是数据与控制,控制是基于大数据计算,而数据计算的核心是数据的实效、安全与可靠。纵观人类 科技 发展的 历史 不难发现,任何 科技 对人类文明的促进往往基于某项关键技术,毫不夸张的说5G就是下一个时代的关键技术。
因此,5G联手车联网无人驾驶时代将很快来临,也许5年之后你会拥有一辆无人驾驶 汽车 。
欢迎关注培培说 科技 ,小培带你认识不一样的 科技 !
5G解决了车联网应用最关键的时延等技术问题,水到渠成的事情。
有人调查过5G下游最看好的应用领域,受访网民认为5G技术在未来可能被广泛应用的领域前三位分别是:车联网、智能制造、云VR/AR,车联网排名第一。
2018年,国内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自动驾驶零部件和方案量产,自动驾驶公司选择跨界自研芯片,整车厂与国内供应商合作加深,V2X进入测试阶段,自动驾驶领域资本市场投融资持续增加,步伐明显加快,明年2020年,车联网标准有望落地,5G+车联网标准落地,车联网将万事俱备,我相信未来三五年车联网以及无人驾驶会加速落地。
我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我也很相信这一天会到来。至于说远不远,其实说起来,可以说现在就有也可以,因为曾有报道,去年李彦宏在北京就让车自动行驶过。也有多次报道说多地有在进行无人驾驶的测试,前几天有报道说华为介入 汽车 制造,而华为作为5G时代的旗手,肯定不会无的放矢。所以可以说,未来已来,从种种迹象来看,5G牵手车联网, 无人驾驶从技术上应该不远了。
但是,无人驾驶并不单单是技术成熟就可以的。而且从技术上来看,也还没有谁敢说就成熟了。曾有报道特斯拉车主用自动驾驶出事原,特斯拉应该在这方面也是走得比较前面的。另外还有5G也是刚开始建设不久,又据说5G的基础建设会比较大,所以即使技术成熟,也还要不少时间;再一个可能是最大的障碍,毕竟这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方方面面的大变革,好像还没有那个国家有颁布实施这方面的法规。所以想想好象也还很遥远,但还是很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感谢您的邀请,总的来说5G 牵手车联网,无人驾驶离我们将越来越近,但 短时间内还不能普及 。目前无人驾驶车辆已有试验车辆进行路试,如百度的无人驾驶,但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 汽车 工作经验说说自己对无人驾驶的看法。
实现无人驾驶首先要实现车联网,车联网组网由 感知层、网络传输层、车联网控制中心 构成。 5G技术的应用实现的网络信号传输,相对于4G传输速度更快、宽带更宽且更安全,能够满足车联网传输的应用。 其次实现无人驾驶需要 道路交通设施联网、 汽车 联网、车联网中控中心 强大的综合计算能力,目前各模块发展状态如下:
道路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路边设施、转弯处设备等与 汽车 行使相关的设备等都需要具 感知和被感知 的功能,这样才能保证车辆行使过程中进行信息传输交流,保证安全行使。
同时交通设施感知的 信号应传输到车联网控制中心 便于车联网控制中心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对不同车辆发出不同的控制信息。
目前 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实现 道路交通设施联网和感知。
汽车 通过安装 汽车 中控设备及相关感知设备,实现与道路交通设施、人和动物的信息传输交流,同时将车联网控制中心的信息传输到车联网控制中心进行综合计算分析,以便车联网控制中心根据计算结果给相关车辆发出不同的控制信息,使道路车辆协调有序的行使。
汽车 中控设备目前已经能够实现信号的感知收集、对外传输,同时可以接收车联网控制中心的信号,进行车辆行使控制。
车联网控制中心担当着中心 决策大脑 的作用,需要有对交通设施、 汽车 、紧急控制指令等所有信息进行综合计算的能力,同时要保证对外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性,路上所有的 汽车 时刻都在产生数据,这就需要强大的 存储、分析计算、决策能力 。
目前比较贴近技术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但目前还不成熟。
综合以上,无人驾驶必备模块中单个 汽车 联网自动控制技术、5G网络传输技术 比较成熟 ,但道路交通设施联网、车联网控制中心存储技术能力目前还 不太理想 ,所以短时间内 实现无人驾驶普还是有困难的 。
个人见解,请多批评指正!
5G时代,已然就在眼前,纵观全球,中国的5G已经提前布局出发,正如在2G3G4G时代造就了无数伟大的企业一样,相信一定会再一次激起无数中国的创业者迎着5G而上,一定会造就一批新的优秀企业,这中间也一定包含了5G的智慧车联网独角兽,个人拙见如下:一、5G的超高速与高带宽为智慧车联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二、5G时代最大特点会造就万物互联,瞬时通信,完全可以达成秒级甚至毫秒级的即时的车辆信息互联;三、中国已经积聚了华为、腾讯、阿里、百度等在人工智能和车联网这块一大批 探索 创新的优秀企业,积累了诸多经验,甚至有等待5G东风到来的感觉。
一些拙见,欢迎各位交流。
还挺远。
5G技术已经成熟,但全面普及基站覆盖还需要至少三五年时间。车联网更是还不具有产业化条件,在5G全面普及后才会逐步建立车联网标准和体系。我们参考一下华为刚成立专门的 汽车 BG,就是针对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拿出成果和成熟产品来一定是需要不止三五年的。
综上,你需要至少再等五到十年才可以实现理想。
无人驾驶安全吗
撰文 | 于杰编辑|Clink出品|汽车产经
今年初,马斯克还在信誓旦旦表示,有信心在2021年底之前发布真正L5级自动驾驶系统。没想到很快亲手打脸。
7月3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回复网友表示,放弃了 “幻想”,公开承认要实现自动驾驶很难。
几天后的(7月8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智能驾驶总裁苏菁则更犀利地评价:“L5完全自动驾驶是一个灯塔,但在我这辈子看不到”。
显然,在整个行业以及资本市场都在为自动驾驶的未来感到激情澎湃甚至孤注一掷的时候,以上的言论,就像泼了一盆冷水。
近日,在汽车产经组织的自动驾驶沙龙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评价:现在的自动驾驶市场确实有些“过热”。
而L4、L5级别自动驾驶在国内外汽车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真实状况?
可能没有企业公布的实现时间表看起来那么乐观。
(注:?按SAE(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的自动驾驶分级,到了L4、L5阶段车辆不需要人类进行任何操作,统称为“无人驾驶”,或者完全自动驾驶、广义自动驾驶。去年国家工信部出台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与之类似。)
7月7日AutoReport沙龙: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右二); 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左二); 车东西主编、沙龙主持人 孙晓寒 (右一); 汽车产经副主编、沙龙主持人 黄持 (左一)
玩自动驾驶,
就是一个“打脸”的过程?
英国《卫报》曾在2015年预测:到2020年,你将成为一个“永久后座司机”。
Business Insider 2016年一篇头条新闻标题为《2020年,1000辆无人驾驶汽车将会上路》。
通用汽车、谷歌的Waymo、丰田、日产、本田和百度都曾宣布,2020年将生产出无人驾驶汽车。
马斯克牛吹的更早,曾说将在2018年实现自动驾驶,如果2018年不能成功,2020年也终会实现。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另外,坚持robotaxi路线的鼻祖——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无人车公司 Waymo,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2017年,Waymo开始在凤凰城的公共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首先开启了L4自动驾驶商业化之路。
客观讲,这对无人驾驶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但如今4年过去,Waymo的自动驾驶探索依然步履维艰——今年因robataxi商业化路径依然不清晰,已经开始拓展to B业务。
“自动驾驶汽车实在是太磨人了。”去年,Waymo CEO John Krafcik 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要我说,这家伙比把火箭送入轨道还要难。”
上个月,刚刚将商业化运营从凤凰城拓展到旧金山的waymo第五代无人车(有29个摄像头和6个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组合,可以说是目前感知能力最强大的无人车之一),开业没几天就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据waymo官方澄清,当时车辆正从自动模式下脱离,并在车辆进入十字路口并左转时,以手动模式驾驶。转弯后,在仍处于手动模式的情况下,车辆与路人发生接触,没有引起严重的人员受伤。
业内人士分析,仅这一个小事故就有可能影响到投资人和公众的情绪。
在自动驾驶的路上走得最惨烈的是Uber。
Uber的自动驾驶部门成立于2015年。同一年,Uber一辆用于自动驾驶测试的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发生车祸,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Uber也因此暂停了自动驾驶汽车路测项目。
之后在2018年Uber自动驾驶汽车再度造成一人死亡,使其进一步发展受阻。
直到去年1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直以来亏损巨大的Uber自动驾驶业务以40亿美元的价格“大甩卖”给了Aurora。
对于全球自动驾驶发展的现状,贝恩合伙人Mark Gottfredson 说:“现实已经浇醒了狂热的炒作。”
国内自动驾驶始“狂热”
“但只是一个起点。”
反观国内,一年左右时间,已经有百度、滴滴、小马智行、AutoX、文远知行等众多科技公司相继加入robotaxi赛道:?
今年5月,百度Apollo在北京推出自动驾驶出行平台Apollo GO,提供“共享无人车”出行服务;小马智行无人车加入广州Robotaxi车队;
Auto X在深圳坪山试运营无人出租车;……
另一边,国内主要车企也纷纷宣布了自己L4级别的实现时间:
长城计划今年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的L3级自动驾驶,并将在2022年实现中国首个复合场景达到L4级能力的智能驾驶;
长安、北汽新能源将L4级自动驾驶量产时间定在了2025年;
威马和百度联手打造的L4级自动驾驶车型计划今年发售;
理想汽车预计2024年将会开始通过OTA的方式让旗下车型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
国内自动驾驶为什么变得如此“火热”?
朱西产认为:因为自动驾驶入局的窗口期即将关闭,所以大家不惜用钱换时间,今年资本都疯掉了。
但相比更早进入自动驾驶赛道的国际车企和科技公司,国内市场的火热就像几年前的美国。
特斯拉2016年的时候推出autopilot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设计他的FSD了。2019年已经推出第一版的FSD测试版。直到2021年,马斯克开始承认自动驾驶比他想象的更难。
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说,特斯拉研发FSD的整个“心路历程”用了5年时间,这里面有一个“学习曲线”。
“今天大家飞机大炮全副武装就开始投入做这件事,但很多坑你没走过,其实是不知道这个地方水有多深的。”
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在robotaxi的运营上。
同样是在7月8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李彦宏表示,未来2-3年,百度正计划将此前亮相的Apollo Moon共享无人车服务全面开放到全国30个城市。
而360创始人周鸿祎则隔空“讽刺”说:“把人工智能吹得很神,是害了行业。不如老老实实告诉消费者,我在某些场景下能够实现自动驾驶,但是这个车离不开人。”
李彦宏和周鸿祎这对“冤家”的言论,却反映了现在的自动驾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毕竟连从2017年开始进行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Waymo,去年还在抱怨这条路异常难走。
而且,尽管小马智行也已经加入robotaxi赛道,张宁却清醒地指出:大家都在说自动驾驶的下半场,但只是一个起点。
“我觉得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去努力。即使像Waymo一样真正商业化运营,也还需要几年时间。”
朱西产则透露:现在绝大多数国内运营robotaxi的公司连脱离报告都不肯上传。
自动驾驶脱离报告是判断自动驾驶车辆运行情况的重要参照,没有脱离报告,就根本无从得知该公司自动驾驶的真实水平。
公众对无人驾驶的期待到底有多高?
在研发FSD的过程中,马斯克曾经问:「L5 级别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需要达到要求的两倍?三倍?五倍?还是十倍?人类的可接受水平到底是多少?」。
朱西产提到,美国也做过关于自动驾驶的市场调查,发现社会对自动驾驶的安全要求是很高的。?
问卷中,一个自动驾驶汽车做到跟人类驾驶员一样安全,能不能接受?结果是几乎全部不接受。
把交通事故降低50%,接受不接受?仍然有一大半人不接受。
一直问卷到自动驾驶汽车能把交通事故率降低到现有的10%,这才有大部分人接受。
朱西产说,即便如此,依然不能如实反映普通人的接受程度。
L4级以上自动驾驶实现应用的时候,用户或许对一个事故都无法容忍。朱西产说,“人们对于自己的错误,相比机器的错误要宽容的多。”
苏菁曾说,普通用户对于新科技产品存在一个倾向性——一开始会完全不信任,而一旦尝试并有了良好的初体验之后又会对这一技术非常信任,而这就是出事故的开始。
苏菁说的只是L2、L3级别的辅助驾驶。那么对于人们有着更高期待的自动驾驶的实现,技术如何达到?人们接受了新技术之后又如何避免事故?
可能就像马斯克说的,异常困难。
而且沙龙上,朱西产和张宁都承认,从自动驾驶车辆设计逻辑的角度讲,不可能也不应该把所有小概率事件考虑其中。
“比如这个人会不会突然跳进来,把这些非理性的东西全都纳入考量范畴的话,你会发现你的车根本不可能开动。”
朱西产说,要造出一辆完全不出事故的无人车是不实际的,是不可能的。
写在最后甚至,当多数自动驾驶AI技术的推崇者或者推动者,都认为自动驾驶会比普通人驾驶员更安全的时候,也有业内人士指出:
由于疲倦、大意、酗酒等因素,人类在驾驶中确实会犯很多错误,但目前的样本数量和数据分布无法得出驾驶员和 AI 之间的事故发生频率的准确比较。
另外,与自动驾驶汽车背后的 AI 算法相比,也许人类错误频繁,但却很少出现怪异的现象:比如有理智的人类驾驶员都不会往倾翻的卡车上撞。
所以,围绕着自动驾驶未来的,除了技术路线选择、成本、政策、道德等问题,还潜藏着更多未知的问题,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前提?
那么,真正的自动驾驶,又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呢?
关于“华为无人驾驶车什么时候上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法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ithandyoung.com/cshi/202501-175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法航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华为无人驾驶车什么时候上市》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法航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华为无人驾驶车什么时候上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华为无人驾驶车什么时候上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